近年来,水口镇全面贯彻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赓续党管武装优良传统,持续推动强军兴武的基层基础更加坚实,练兵备战的能力水平更加精进,共建共促的双拥氛围更加浓厚,全镇基层武装工作再上新台阶。
举旗定向,坚决扛起党管武装政治责任
一是抓理论教育,筑牢思想之基。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置于武装工作首位,通过“第一议题”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抓好党管武装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武装工作会议、村居年度述职、民兵点验等契机,对专武干部、基干民兵开展武装理论工作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夯实思想基础。
二是抓制度建设,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党政议军、现场办公、考评述职等工作制度,推动民兵整组、队伍建设、兵员征集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实现武装工作与全镇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互动双赢。
三是抓要素保障,夯实工作支撑。重点保障基层武装工作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2024年,共投入约40万元用于国防安全宣传和支持征兵工作顺利开展。建强基层武装阵地,进一步完善“四室一库”功能布局。全面完成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升级改造,推进31个村(社区)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全覆盖,打通退役军人服务“最后一公里”。
承压奋进,全力完成党管武装中心任务
一是高质量完成征兵工作。构建镇村两级书记联动推进征兵工作机制,创新实施“立体化宣传、精准化发动、一对一服务、跟踪式回访”工作模式,确保将身体素质过硬、政治思想坚定、文化素质较高的优秀青年输送到部队。在2024年春秋两季征兵工作中,水口镇共组织超400名适龄青年参加体检,最终确定入伍青年25名,其中大学生(含在读)共18人,圆满完成年度征兵任务。
二是高标准推进民兵整组。高标准、严要求编组应急排、特殊领域支援排各1个,车辆维修排3个,共120人。全年出队基干民兵7人,补充入队7人,进一步提升民兵队伍的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和支援保障力。顺利通过市人武部民兵整组现场点验验收,强化参点民兵的纪律意识和战备意识。
三是高水平做好常态培训。以提升民兵应急应战能力为导向,2024年共开展技能培训和实战操练12(场)次。充分发挥民兵队伍在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应急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建强水口镇“侨都星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为全镇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四是高站位宣传国防教育。深入挖掘本地优秀在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先进典型事迹,发布基层武装宣传报道26条,在社会上汇聚起尊崇军人、支持国防的磅礴力量。充分利用好八一建军节、征兵宣传月、普法夜市等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国防教育“五进”活动,普及群众超1万人(次),进一步增强全民国防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暖心入微,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局面
一是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常态化开展送立功喜报活动。2024年,水口镇共为12名“四有”优秀士兵、2名“四有”优秀学员的军人家属送喜报,进一步增强军属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广大适龄青年参军入伍报效祖国的热情。做好‘光荣之家’牌匾悬挂工作,共辖区现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1622块。“一站式”服务做好退役军人接收报到工作,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和技能培训11次,推动退役军人成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倾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扎实开展“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行动,做好军转安置工作,为全镇300多名退役军人建立“一对一”结对台账,针对性采取帮扶措施。强化功臣模范、烈士遗属、伤残军人、低保退役军人等重点对象帮扶援助,共为辖区15名困难退役军人申请广东省应急救助资金合计15万元,申请“三难”临时救助约60万元,为4名“住房难”退役军人申请专项支持资金用于修缮房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退役军人心坎上。
接下来,水口镇坚决扛起党管武装的政治责任,锚定目标、再接再厉,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武装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推动练兵备战更加有方、双拥共建更加有力、服务发展更加有为,将民兵队伍建设为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有生力量,为实现全镇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筑牢坚强保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