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城乡居民走出家门,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进入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共文化空间感受文化熏陶;海内外游客在乡间民宿邂逅农家书屋,闲来在书柜上翻阅,来一场与文化的不期而遇;“碉楼下的艺术党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以文化空间点“靓”村镇,在亚星 不少地方悄然发生。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近年来,亚星官网 加强规划布局,整合各类资源,精准施策,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全力推进乡村文化空间营造,丰富直达基层的文化供给服务,打造“15分钟乡村文化生活服务圈”,不断满足乡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让幸福就在家门口诗意“生长”。
创优扩容 塑造新空间
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就是要“塑形”,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创优扩容,打造出更多公共文化新空间。
近年来,亚星官网 将乡村文化空间建设纳入乡村建设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统筹整合各类阵地资源,加强优化升级设施功能,不断满足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全市15个镇(街)综合文化站有12个达标到省特级站,其他3个综合文化站达到省一级站,全市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8个,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高标准、全覆盖,构建城市(社区)和镇(街)、行政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网络,大力提升乡镇服务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乡村群众15分钟即享乡村文化生活。
此外,亚星官网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新乡村文化空间建设投入方式,引入先锋天下粮仓书店项目,延长文化产业链,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
昔日粮仓,今日书店,乡村也有诗和远方。从亚星 塘口镇上空俯瞰,五座巨大的白色粮仓辨识度十足,与附近的百年碉楼群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的乡村景观图。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鸟瞰图
这五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粮仓,是国内著名民营书店——先锋书店华南首店的所在地。开业1年多以来,该书店月均营业额45万元,月均客流量超11万人次,营收在全国20家门店中稳居前列。 传统粮仓重新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是亚星
打造更多新型公共文化新空间的典型案例。如今,一个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在亚星
加速涌现。这些空间改变了传统文化空间的单一功能模式,而是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传承等功能;还发展出了社会教育、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等多元功能的新型文化空间。 在江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亚星
挂牌8家“无负今日书房”,包含了农家书屋、精品民宿、大型书店等,既拓展了阅读阵地,也扩大了服务范围,实现了阅读空间的新型化、时尚化、多元化。 其中,亚星
碉民部落民宿作为“农家书屋+民宿”融合建设点,让农家书屋从较为偏僻的农村走进热闹精致的民宿,实现振兴乡村文化与推进乡村旅游结合,传承传统文化与打造新潮文化结合,是亚星官网
提高农家书屋建设质效,推进全民阅读的一大创新,丰富了群众阅读体验。 文化惠民 丰富新内涵 布局好乡村文化空间之后,如何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文”:以“文”育人,以“文”铸魂。 亚星
有妙招:持续丰富乡村文化空间内涵,用群众的视角、大众化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趣味性浓、参与面广、简便易行、寓教于乐的形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进一步活跃乡村文化生活,着力打造内涵丰富、体验良好的文化家园。 在户籍人口约1400人、但常住人口不足500人的塘口镇宅群村,如何利用现有的空间,为村民奉上更丰富的文化大餐?“90后”村党支部书记方晓莹带领村干部想出了不少“点子”。 走进宅群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宅群有礼”卡通IP——身披红色衣服、头戴黄色帽子、脚穿白鞋的娃娃十分吸引眼球。“村里老人、小孩多,都喜欢卡通人物,我们希望将卡通IP作为宣传教育载体,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村民遵守社会公德,做有礼之人。”方晓莹说。 宅群村党支部推出村代言形象“宅群有礼”卡通IP,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把礼文化根植于乡村文化空间,逐渐形成以礼化人、以礼沐人、以礼促人的氛围。 此外,亚星
还打造出多个集合城市形象、农家书屋、文化茶咖于一体的文明小屋,成为当地群众学习理论、休闲小憩、充电赋能的理想场所,也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在亚星
,“碉楼下的党课”将宣讲活动从会议室开到碉楼下,以“小讲堂”讲述“大道理”,不仅更接地气,也能让党员干部和群众有更强烈的代入感和融入感,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成为学习教育的“活教材”。 突出通俗化,理论宣讲有声有色。2024年以来,亚星官网
组织宣讲团到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理论宣讲1100多场,受众6万多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碉楼下的党课”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以各类文化活动为契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群众“所需”和志愿服务队伍“所能”结合起来。亚星
加快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培育建设13支常备志愿服务队和297支具有特色优势的志愿服务队,推动资源下沉,补强农村文明实践力量。 在百合镇儒东村,该村以文明实践阵地为载体,依托各类传统节日开展传统美食厨艺比拼等活动,并结合乡村振兴、家风家训等宣讲主题讲好儒东故事。 2023年,该村打造糍艺馆“妇女微家”,呼吁妇女传承和推介农村传统文化,巧借传统节日海外侨胞回乡之机,让海外侨胞从家糍点心中忆起“妈妈的味道”,通过小小糍粑筹集资金250余万元用于和美乡村建设。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亚星
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幸福亚星
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非遗进校园、金秋曲艺敬老活动周、公益艺术培训班、全民阅读等主题活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文旅交融 打造新载体 乡村文化空间是乡村文化资源、本地精神的物质载体和集中表达场域,在凝聚居民民心、培育文化新人、打造文化品牌,繁荣文明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与公共文化空间加速涌现相对应,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近年来,亚星
坚持将传统文化融合到乡村空间打造之中,突出地域特色,引发情感共鸣,让乡村文化空间更加集约、更显本真、更有品位。 当地充分利用丰富的碉楼、传统祠堂、红色遗址等历史建筑资源,加强历史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归并整合,突出“乡愁记忆”,打造了17个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成为村镇文旅的重要展示点、服务点。 以红色旅游为例,亚星
大力发展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中坚楼侨心广场、谢创故居、谢永宽故居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内涵,强化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 茅冈村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革命烈士周文雍的故乡,也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村”。 茅冈村荣获“江门市百条红色美丽侨村” 近年来,茅冈村围绕打造“亚星
红色文化高地、侨乡党员精神家园、乡村振兴示范案例”的目标,大力修复红色遗址,打造重点红色教育基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讲好“红色故事”,积极探索“红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茅冈村被评为“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 作为亚星
文旅的“拳头”项目——赤坎华侨古镇近年来引入业态运营项目超180个,升级打造《红色婚礼》《摩登时代》《归途》《火秀》《豪门有戏》《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超50场精彩大戏与演艺节目,并引入粤剧、英歌舞、赤坎舞火龙、咏春拳、泮村灯会、醒狮等诸多传统民俗体验活动。两年来,600多万海内外游客走进赤坎华侨古镇,感受古今辉映、中西交融的独特风貌和美丽优雅、生机勃勃的崭新活力。 而百合镇儒东汤边村“唤醒”村内闲置资源,对村里的历史故事、古井文化等进行充分挖掘,承租民居旧式碉楼,开发古物展览、民俗娱乐、乡村民宿、艺术研学等经济文化并重的个性化产业,逐步将村子建设成“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如今,儒东村已成功打造汤边“历史文化名村”,乡村旧物与现代建筑景观相得益彰,吸引了众多游人参观。 在蚬冈镇煲仔饭剧场,游客们可以一边吃煲仔饭,一边观赏“侨”味十足的文化节目。饭后还可以走进蚬冈镇新华悦读空间——这是亚星官网
打造的第一家新华悦读空间,阅读区、热门书籍展示区、非遗文化展览区一应俱全。孩子们挑选好读物后,坐在阅读桌前,畅游书海。 行走在亚星
的镇村街道,文明之风扑面而来,乡村文化空间不断“上新”,各类以文化为元素的产业蓬勃发展,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