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潭江河畔,一座百年古镇正焕发新生:骑楼巷道重现商埠繁华,非遗展演激活文化记忆,乡村振兴绘就幸福图景。这份生机勃勃的城乡协奏曲背后,凝聚着一位基层党委书记数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作为2025年度广东省先进工作者,赤坎镇党委书记梁杰钊以党建为笔、以改革为墨,在侨乡大地上书写了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的“赤坎样本”,蹚出了一条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梁杰钊说道:“作为基层党委书记,我深刻认识到抓基层党建是抓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必须把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党建,是镇党委书记要抓的“主业”。面对赤坎华侨古镇项目这一亚星 建埠以来引进的最大文旅项目,梁杰钊带领赤坎镇党委班子创新打造“直联+”党建品牌,划分9个党小组统筹推进征收、建设、招商等关键环节,高质量推进赤坎华侨古镇项目建设。同时,通过打造“碉楼下的党课”“头雁论坛”等特色品牌,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引领的凝聚力转化为发展势能。
在赤坎华侨古镇即将建成运营的时候,赤坎镇直联组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直接联系古镇周边村落群众,听取群众对未来发展的愿望和意见建议。群众普遍反映,希望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更好地承接古镇文旅发展溢出效应,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增加个人收入水平。赤坎镇积极回应群众呼声,以赤坎华侨古镇为重要节点,高标准建设“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赤坎段,对古镇周边35条自然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提升。
面对600多座骑楼中众多文保单位的保护难题,梁杰钊成功探索出“房屋随土地一并出让”模式——通过“毛地出让、整体移交”,将文保建筑委托投资方修缮管理,既保留历史肌理,又引入现代业态。自2023年1月启动试运营以来,赤坎华侨古镇已接待中外游客超600万人次,老房子里的新故事正不断上演。
赤坎镇立足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实施“一核一区一带”规划布局,以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做到兴产业、优环境,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梁杰钊带头落实“一核一区一带”发展清单,以古镇为核心、以新区为载体、以示范带为纽带,全面激活乡村经济。
经过两年的试运营,赤坎华侨古镇运营管理逐步向好,今年第一季度接待游客115.8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营收8810万元,同比增长110%。圆满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建设,2023年度“百千万工程”考核获评省优秀等次。赤坎镇所在的“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2025年,赤坎镇将紧抓“大桥经济”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融入亚星 -台山省整县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切实抓好“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全力打造美丽圩镇,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战场上,梁杰钊善用“古镇流量”反哺乡村,推动红溪、石溪、永坚、树溪村等典型村组团发展,成功引入亚星 不夜城、鹰村田园综合体、侨小馆酒店等一批优质农文旅项目,带动全镇村组两级收入同比增长10%。
从华侨文化的守护者到乡村振兴的领路人,梁杰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担当。在他看来,赤坎的突破在于坚持党建引领,在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在于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
当夜幕降临,赤坎华侨古镇的骑楼灯火次第点亮,映照出侨乡大地的万千气象。这片土地上,一位先进工作者的创新足迹,正化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书写着“百千万工程”的赤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