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

亚星

  • 亚星-亚星官网
  •   
    • 搜索
今天是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欢迎进入亚星官网 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今天是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天气预报:3c~6c 小雨 无持续性向风 微风级

您当前的位置: 亚星 > 亚星官网 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政策法规及解读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撰写时间:2025-07-01
来源:本网
打印
【字体:

62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挖掘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提升消费供给效能、优化消费环境和政策支撑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旨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现就政策出台背景、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一、出台背景(一)从短期看,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2024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工作的首要重点任务。今年35日,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将其作为今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提出“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并配套出台支持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国潮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发展的专项政策。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消费市场活力正逐步释放,展现出复苏向好的积极信号。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7%,高于2024年全年7.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从5月宏观数据看,消费成为最大亮点。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月提高1.3个百分点,为2024年以来月度最快增速,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增速均有所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驱动、网购促销提前启动、假期居民出行意愿高涨等因素。但同时也要看到,2025年以来我国CPIPPI低位运行,消费领域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居民储蓄意愿仍然较强,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二)从长期看,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为“十五五”经济发展前瞻性布局当前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趋弱,我国经济正加速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型,消费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指导意见》着力从金融供给端入手,构建系统性、全方位的金融促消费体系,勾勒出提振消费的三条逻辑主线:一是消费转型升级,加快从商品消费向服务型消费、新型消费转型;二是供给创造需求,加大对教育、医疗、健康、体育、养老、文化等消费型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需求;三是在合规前提下支持消费领域的金融创新,鼓励服务型和新型消费提供者在市场敢闯敢干敢试错,提高创新容忍度,放宽市场准入。中长期看,《指导意见》出台后,供给端政策靠前发力,有利于更好释放消费场景,对稳定预期、扩大内需具有重大意义。未来需求端配套政策有望陆续出台。二、内容解读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促消费政策文件,形成从单一部门施策到多部门协同、从短期刺激到长效机制建设的完整政策链条。20251月,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3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八方面30项重点任务,从居民增收减负、扩大高质量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维度系统性破解消费堵点。同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提振消费的通知》),从丰富金融产品、便利金融服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出发,提出优化消费金融政策的具体举措。62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标志着政策体系完成从分散到系统的升级。(重点文件内容对比详见附表)从时间线上看,1月、3月、6月均发布重磅文件,呈现出明显的政策接力特征。《行动方案》作为基础性框架,《提振消费的通知》提供专业化支持工具,六部门《指导意见》则实现跨领域整合,这种递进式布局既保证政策连续性,又通过不断完善细化形成政策合力。从内容上看,《行动方案》作为总领性文件,着眼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整体目标,未具体区分消费领域。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提振消费的通知》展现出鲜明的专业化特征,将目标聚焦于“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消费,丰富金融产品,优化消费金融服务”,强化金融对消费的支持作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的《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明确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具体措施,显现消费刺激拉动作用。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消费长效机制,强化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协同”,将单一领域的金融支持扩展为多政策工具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从趋势上看,体现出五大特点:一是支持重点领域从商品消费加快转向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二是普惠金融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三是数字化转型要求日益突出;四是风险防控与政策支持并重;五是政策协同性显著增强。对于《指导意见》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一)总体思路:聚焦三大路径实现扩消费、促转型一是“促供给+扩需求”。加大消费供给的金融资源投入,提升消费需求的金融服务水平。二是“强创新+守底线”。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消费领域提供多样化、差异化金融服务。三是“线上+线下”融合。基于移动终端载体,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拓宽线上金融支持消费渠道,强化线下金融服务,提供便捷高效的消费金融支持。(二)需求侧:着手四个方面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一是稳就业保主体。强化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深入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条件适当放宽、审批流程简化。二是增收入拓渠道。创新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业务,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有助于推动理财市场向规范化、多元化、专业化方向深度变革。三是优保障提意愿。鼓励研发符合参加人养老需求、具有长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加快推进商业保险年金产品创新。扩大商业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覆盖面。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加大创新药支持力度。支持发展老年旅游保险,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四是稳预期保财富。“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资本市场更加注重投资功能,有望成为扩大居民收入的新渠道。(三)供给侧:发力三大领域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指导意见》强调发力三大领域。发挥信贷支持主渠道作用,聚焦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行业经营主体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积极发展债券、股权等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企业以及智慧养老、智能医疗等科创企业发行债券。鼓励消费产业链上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鼓励发行消费ETF等特色投资产品。拓展多元化消费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消费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在符合监管要求前提下,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开发符合各类消费场景需求的金融产品。(四)提质升级:从商品消费加快转向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推动扩大商品消费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多渠道、多方式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合理确定首付比例、期限、利率,适当减免以旧换新提前还款违约金。强化绿色智能家电、外贸优品消费金融支持。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方面,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助力挖掘基础性服务消费潜力。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居住服务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促进激发改善性服务消费活力。助力培育新型消费方面,重在探索金融支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有效渠道和方式,开发适合新型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五)配套体系: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和流通体系,提升消费供给效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创新融资支持文旅场馆、充电桩、适老改造等项目。主动对接消费领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培育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REITs等。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方面,加大对交通、物流、仓储、供应链等商贸流通项目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开发针对农村电商的专属贷款产品,打通农村电商资金链条。支持建设国际海运、内陆水运物流网络。为商贸、物流、供销企业提供资金结算、财务管理等综合服务等。二是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支付、信用、权益保护等基础服务。持续优化支付服务。提升“食住行游购娱医”场景支付便利性。优化适老化、外卡受理服务。鼓励试点地区在消费领域积极稳妥推行数字人民币。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以信用建设推进信用贷款投放。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完善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机制,构建运转高效的业务咨询和投诉处理渠道。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



相关附件:

 
亚星官网 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亚星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亚星-亚星官网    主办:亚星-亚星官网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亚星官网 政府网公众号
亚星 发布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