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 在哪里?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奇楼?
星球研究所将带你回到百年前的广东亚星 当县长!
赤坎南楼 屹立于潭江河畔的这座碉楼,烈日照耀下,榜书大字“南楼”十分显眼;清晰可见墙体上密布的弹坑炮孔……默默叙述着79年前南楼“七壮士”坚守10天9夜,最后弹尽粮绝被捕牺牲的抗战过程。 1 南洋华侨回乡参加自卫队 南楼位于亚星官网
赤坎镇腾蛟村,南临潭江,北靠东滘龙公路,扼三埠至赤坎水陆交通之要冲,地势险要。1944年6月亚星
第三次沦陷后,赤坎司徒四乡自卫队设队部于南楼。 中共亚星
地方组织派党员司徒新积,利用姓氏关系进入该自卫队所属的南楼中队,以爱国思想教育和影响自卫队员,在队员中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南楼七壮士均为华侨和侨眷。其中,司徒煦侨居南洋,当他知道家乡遭到日军入侵的消息后,遂与侨居南洋的同乡兄弟司徒遇联络,联系了爱国侨胞20多人毅然组成抗日志愿队回国杀敌。 这个志愿队,以颔下蓄一撮须作为标志,并立下誓言:“不消灭日寇,决不剃须。” 司徒煦和司徒遇回国后,参加司徒四乡自卫队南楼中队,司徒煦任副队长,由他带领分队驻守南楼。日军曾屡次派汽艇从水路进犯赤坎,都被该自卫队击退。 2 七壮士与日军对抗10天9夜 1945年7月,抗战胜利前夕,日军因太平洋各岛相继失守,急于打通雷州半岛至广州撤退的水上路线。南楼虽小,却控制着潭江的三埠和赤坎河段,是日军撤退的水上必经之路。 周华东摄 16日晚,日军遣派三埠及台山境内之敌3000人分三路进犯赤坎,驻扎在赤坎的国民党部队闻风而逃,赤坎沦陷。司徒四乡自卫队据守南楼抗击,击沉了三艘敌舰,溺毙日伪军百余人。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南楼的队员决定让部分队员突围,其余坚守,掩护其他自卫队员突围和父老乡亲转移。 南楼内部弹孔 从1945年7月16日至25日间,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丙等7名自卫队员一直在南楼抗击日军。当时,南楼内只有40多斤粮食,食水短缺,弹药有限。期间,日军数次逼降、劝降,均遭拒绝。又调来迫击炮等重型武器多次炮轰南楼,但因楼房坚固,也不能攻破。 3 歼敌16人,被捕后惨遭杀害 战斗持续了数天,在弹尽粮绝、救援无望的情况下,七壮士在墙上写下遗书,准备集体自杀,以身殉国。后放弃自杀想法,决心誓与南楼共存亡。 原笔迹排列的七壮士遗书 他们把枪支砸毁,只留下刺刀,准备肉搏,同时,在最险要位置窗口附近准备了石灰粉,一旦日军攻楼即用石灰粉撒敌人眼睛来阻止进攻。 7月25日,久攻不下的日军竟公然违反国际公约,灭绝人性地用毒瓦斯炮弹炮轰南楼,致使七壮士中毒昏迷被俘。 26日,日军对七壮士进行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残忍地将壮士们的皮肉一点一点割下,把手指脚趾全部斩断,把耳朵鼻子也割下,并将牙齿全部凿光。七壮士仍坚贞不屈,慷慨激昂大骂日军,最后英勇就义。牺牲后,日寇竟将七壮士肢解,抛尸于潭江泄恨。6位英雄的遗体被乡民打捞起来隆重安葬,另有1名壮士司徒煦的遗体永远留在了潭江。 七壮士坚守南楼前后共计10天,射杀日军官兵16名,成功拖延了日军借道侨乡水路撤退计划的实施,彰显了侨乡人民不屈不挠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南楼七壮士”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侨乡抗战的丰碑上。 4 南楼纪念公园 重现当年“南楼七壮士”事迹 1999年,南楼纪念公园建成,南楼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了解当年,七壮士抗击日寇的历史事件。2016年,亚星
南楼被中共江门市委组织部公布为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2019年4月,亚星
南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亚星
南楼烈士纪念公园被授予“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作为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科书”,南楼肩负起了新的历史使命。 迎龙楼 迎龙楼位于广东省亚星官网
赤坎镇芦阳村委会三门里村,该村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村庄聚落呈块状分布,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存371座。村内坐落的迎龙楼楼体坐西北朝东南,楼高三层,砖木结构,距今已有440多年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亚星
碉楼中现存最为古老的建筑。2001年6月25日,迎龙楼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迎龙楼作为“亚星
碉楼与村落”四个申报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