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苍城镇人大与旺岗村第一书记构建“人大+驻村”协同机制,以解决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通过强化人大监督职能与驻村干部帮扶效能的有效衔接,系统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形成可量化、可追溯的惠民成果,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解决“出行难”:泥泞路变致富坦途 因涉及传统风水竹保护问题,旺岗村岗凹村民小组环村道路硬化工程多年未能推进,长期面临晴日扬尘蔽日、雨季泥泞难行的困境,极大影响着村民出行及农产品运输效率。苍城镇人大及时响应群众诉求,将该工程纳入民生“微实事”项目。针对村民观念分歧情况,镇人大联合村第一书记开展“代表进网格+书记访农户”联合调研,通过逐户走访,组织老党员、乡贤代表召开恳谈会,以“拉家常”方式解心结、算长远账,成功发动企业、乡贤捐资,补齐道路硬底化资金缺口。如今,平坦宽阔的硬底化村道直通田间,村民纷纷表示:“路通人心畅,致富更有底气!” 保障“生命水”:清泉入户润民心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民生工作的底线任务。旺岗村部分村民小组因历史欠费问题与供水企业矛盾纠纷持续积累,加之灌溉管网年久失修,导致季节性停水频发、农田灌溉保障不足,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得知情况后,镇人大联合村第一书记又迅速排查供水设施隐患并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多次组织专题协商会,既督促村民依法履行缴费义务,又推动供水企业优化服务承诺,最终达成“补缴费用+优化服务”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同时,村第一书记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为村民铺设300余米DN50灌溉新管道,彻底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村民代表在工程验收会上表示:“从‘用水难’到‘用水安’,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 创造“富民业”:稻鱼共生激活乡村动能 镇人大与驻村第一书记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资源禀赋精准发力,合力推进700亩“鱼稻共生”生态农业示范项目,通过采用“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立体种养模式,有效破解传统农业效益瓶颈,实现绿色种养与经济效益双提升。项目运营后年均可为村民增收4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万元,并创造季节性就业岗位200余个。 “产业振兴必须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旺岗村第一书记邹伟斌在项目推进会上强调,“我们正在规划延伸农旅融合产业链,通过开发农耕研学、生态观光等新型业态,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体。”镇人大主席张灿思表示,将建立常态化监督评估机制,重点聚焦项目生态效益、带富能力等核心指标,推动产业项目与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苍城镇人大与驻村第一书记以实干担当回应群众所盼,用“一条路、一碗水、一棵树”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未来,他们将继续保持“赶考”姿态,以昂扬的“一线状态”,跑出履职“加速度”,不断绘就苍城更加美好的生活图景。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