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苍城镇新村村,道路干净整洁,绿树随风摇曳,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产业孵化基地内,示范田孕育着又一季的丰收。近年来,为破解村内耕地碎片化、土地撂荒常态化和资源资产低效化等问题,新村村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提升“产”效益,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探索“村企共建”,推进兴村富民。一是以“两预两委托”模式,积极开展农业闲置用地的整合与优化利用工作,成立由村直联团队及“两委”干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协助镇党委、政府连片流转农业闲置土地96.64亩,建设农业产业示范田,并根据季节时段和市场需求在示范田内轮作番薯苗和丝苗米。二是联手镇强村富民公司,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公司运营”的村企结对共建模式,由公司依据市场规则和运营专长全面负责销售、运营等多方面工作,返聘本村及周边农户参与种植指导、生产管理等工作,为村民创造“家门口”就业机会,加快全镇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变。在种植与田间管理期间,示范田可为本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约20个,人均月增加务工收入1500-2500元,助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户增收”目标。 聚焦产业振兴,提高集体收入。借助中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水库移民美丽家园特色村建设工程。一是改造升级旧学校,建设成面积超500平方米的“乡村产业孵化基地”,并将其分成两个厂区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万元,极大地充实了村集体的资金储备,为后续开展更多的惠民项目提供了经济保障。二是 修建总长200米的产业通道,有效连接村内产业孵化基地、鱼塘、示范田等主要“产业区”与外部道路,以促进全村种植业、养殖业和转包租赁的发展,打通村民共同致富通道。三是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高水平打造“富民工坊”,聘请本村村民到厂组装脚轮及生产相关零配件,带动就业约15人,人均月收入约3000元,有效促进村民稳定就业与收入增长,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培育特色产业,强化竞争优势。一是以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全面梳理、分类整治期限过长、超低价等问题合同,核查超长期合同共45份,将零碎“巴掌地”整合归并成整块“高效地”,实现120亩土地高效流转,为推进胡须鸡养殖产业集群化发展奠定基础,2024年新村村胡须鸡养殖数达69.1万羽。二是推行“公司统一供应+农户按标养殖+服务部上门回收”的产业经营模式,实现养产销一体的闭环经营运作模式,解决农户在养殖和销售的后顾之忧,实现胡须鸡品质稳定、质量优秀、供应充足,推动胡须鸡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带动新村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增加约4万元。
相关附件: